说起“徽商精神”,人们常想起胡适先生说的“徽骆驼”。的确,从前徽州人从山高林密、田少人多的的地方走向全国各地乃至海外,若没有骆驼般吃苦耐劳的本事,是万万不会有所成的。时代再怎么变,“奋斗是万物之父”的道理并不会变,“徽骆驼”的精神当永远流传。
然而对于徽商来说,我认为“骆驼”并不足以概括他们全部的精神特点。
徽商是“不怕”的,这不仅表现在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时,他们像骆驼一样勇敢前进,也表现在面对“工商为末”的社会环境时,他们勇于突围,大胆创业。如今的徽商依然秉持着敢为人先的传统,比如“三只松鼠”就大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坚果食品与电商平台组合起来,再加上不喊“亲”而喊“主人”的萌系营销手段,使之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定位于纯互联网食品品牌的企业,以及当前中国互联网上估值最高的电商品牌。
《礼记》有言:“诚者,物之始终。”成功的商人必然是“不欺”的——不论男女老幼,不论新老客户,不论富人穷人,一律以诚相待。徽商注重承诺,且讲究货真价实,为自己的小本经营做大做强奠定扎实的基础。胡庆余堂中,胡雪岩亲笔写下了“戒欺”的牌匾,并定下“真不二价”的经营方针。胡庆余堂兢兢业业,恪守祖训,终于从名不见经传的药房变成了今天的国药老字号,与北京同仁堂齐名。胡雪岩这个制药“门外汉”,也获得了“江南药王”的称号。
徽商是重教的。人们常说徽商是“儒商”,贾而好儒,重教兴文。古时徽商往往于经商盈利之后,在家乡和其经商的地方投资办学。有时兴修书院的地方不够,还会将课堂搬到船上,继续苦读诗书。良好的儒学教育不仅帮助一些徽州弟子及第登科,也使得徽商更多了几许辨识商机的智慧,更有几分识人善任的头脑,更添几丝谦和仁义的书生气。今天的徽商依然乐于捐款助学,比如山东大学校内的董明珠楼,便是极好的证明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崇儒兴学的徽商也一直以此为标准立身行事。自己富裕了,不忘一直帮助自己的朋友,不忘指引后辈少走弯路,不忘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改善生活环境;国家有难了,便慷慨解囊,乃至上阵杀敌,捐躯救国,徽商抗倭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宽厚待人,以义为利,这样,当自己有难时,也常换得别人的不离不弃。当巨人大厦变烂尾楼,“大嘴”史玉柱变“中国首负”的时候,他还坚持“欠老百姓的钱一定要还”。诸多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同事也始终在他身边,支撑着他走过大起大落,最终东山再起。
身为土生土长的安徽人,我不经商,也不曾研究徽商。对徽商的印象,大多来自于流传至今的故事,还有一些热点新闻,或者微信微博。我想我所知道的徽商故事,我心中徽商的精神,当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会讲的。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徽商精神”?真理越辩越明,我期待更好的概括。
徽商精神:不怕、不欺、重教、仁义
(蔡坤 灵璧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