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把梳子,把许许多多脉络梳理得清清亮亮。
跨越500年,两位安徽黄姓人都成为了值得称道的商人。
如果允许的话,我们可以称十六世纪初歙县的黄崇德为“旧”徽商,称二十一世纪初舒城县的黄斌为“新”徽商。“新”与“旧”,因时代之异而异。他们一个是盐商,一个是电商;一个走传统之途,一个走现代之路。
黄崇德1469年出生于徽州盆地中心城市歙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平素优雅少语,但果敢异常;黄斌1988年出生于舒城县百神庙镇舒合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患先天性脑瘫,但热爱生活。
黄崇德从朋友以及母亲的娘家汪氏姻亲那儿获得资金,直奔山东,掘得第一桶金,而后瞄准盐业,数年后积累起巨额财富;黄斌初中毕业后爱上互联网,开始做网络平台和代卖服务,而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成为农村淘宝服务站站长,前途看好。
虽然时代不同,家境不同,禀赋不同,但他们的经商取向是相同的。他们能够成功,都具有不可或略的背景:彼时,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然确立。地理物产也无异样:彼时的徽州,地少人多,《安徽地志》说,“徽人多商买,其势然也”,并非“生而善买”;作为安徽省的一部分,现在的舒城县人多地少,是个贫困县,而且脱贫还面临着“保护生态”与“加快发展”的矛盾。
五百年时间的跨隔,没能阻止他们都成为了徽商,而彼徽商与此徽商又有着极大的不同。
从文化层面来说,徽州自宋代以来成为文化的中心,黄崇德吸收了陆九渊“以治生为先”的思想,这思想孕育出这样一种意识:没有时间做学问的人,只要有心,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中也能够成为儒学所要求的真正的人,他的人生开始转向;地球如今已变成小小的村落,真实的世界与虚拟的世界只有一键之隔,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像人体的神经元,始终保持着与整个世界的沟通,黄斌已将家乡与世界联接成一体,成为了有名的“淘宝达人”。
从见识层面来说,黄崇德做盐商时拥有广博的见识,能够从长远眼光看到不断变化的政策的最终走向而进行经营。黄斌玩转互联网,实现了“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天下尽在掌中。
从成人的层面来说,黄崇德表现在,徽商在宋明儒学的社会风气中形塑自身的人格,从而具备了商人不可欠缺的职业伦理,重视信用成为其不断扩大经营的重要因素。而黄斌正走在成功的路上,他的成长,归根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当代意识的熏染,以及新技术的运用,在互联网上,他以文明、诚实获得了川妹子何林琼的芳心;自从开了家村淘站,村民们想买什么新奇实用的东西都来找他,他也极乐意帮忙;线上线下的双向流通,致富的不仅仅是他个人,乡亲也有了获得感。
从群体层面来说,黄崇德代表的群体,一般指徽州府所属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和婺源六县经商之人。黄斌所代表的群体,只是中国大地极小一部分的贫困人口,相信未来五年决战之后,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将与全国13亿人民一道,同步迈进小康。
前后五百年,徽商故事多。已然过去的,是如水的岁月,未来留存的,是徽商的精神,那就是:知行合一点燃梦想,不为物役但求超越。
(翁朝晖 中共六安市委外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