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專家齊聚徽商故里探討徽商文化 汪春芳攝
讓徽商文化煥发出時代的魅力
百名專家學者齊聚黃山探討徽商文化與當代價值
【香港商報訊】記者吳敏報道:黃山市委書記任澤鋒日前在皖黃山市歙縣舉辦的徽商文化與當代價值學術座談會上表示:黃山市將進一步加強對徽州文化當代價值的挖掘和利用,著力推動文化保護與產業发展深度融合,讓徽商文化煥发出時代的魅力,努力走出一條保護與利用良性互動的新路子。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薈萃,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與稱雄商界數百年的徽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繁榮,對中國社會历史发展進程產生了深刻影響。為貫徹党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皖贛兩省及有關方面发起舉辦這次座談會,以期推動研究徽州文化,挖掘弘揚其當代價值。
黃山市古稱稱徽州,自秦設郡以來已有二千多年历史。這里,既有集世界自然遺產、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三頂桂冠于一身的黃山,還有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這里,既是稱雄中國商界三百余年的徽商故里,又是徽文化的发祥地。 當前,黃山市上下正以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加快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區。
曹征海:推動徽商文化時代化、現代化
安徽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曹征海說,徽商文化涵蓋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諸多方面,體系恢弘、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徽商賈而好儒、儒而好賈,長期历練形成的敢為人先、富于創造的進取意識,合志同方、營造同術的團隊精神,主誠志信、義行天下的優良品質,與新時期創新发展的理念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精神相契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相一致,給人以不盡的啟迪和深刻的昭示。
曹征海說,舉辦這次全國性的高層次、高規格學術座談會,深入研究闡发徽商文化與當代價值,對更好地傳承徽商文化、弘揚徽商精神,對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文化自強,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重大的現實意義。十八屆五中全會鮮明地提出,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持續擴大影響力。站在新的历史起點,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推動徽商文化時代化、現代化,更好地发揮化人育人、鑄魂塑形的功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发展、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徽商又稱新安商人,是舊徽州府籍(歙縣、休寧縣、婺源縣、祁門縣、黟縣、績溪縣)商人成商人集團之總稱。曾活躍于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徽商的本質是儒商,如在黟縣古民居村落西遞村有這樣一幅楹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知難不難",從中便可看出徽人對儒與商的看重。徽商研究向為海內外學者所關注。
任澤鋒:讓徽商文化煥发出時代的魅力
黃山市委書記任澤鋒說,黃山是徽商故里,徽州文化的发祥地。燦爛奪目的徽州文化積澱著徽州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致標本;历代徽商植根于徽州文化這片土壤,走南闖北,艱苦創業,不僅創造出中國乃至世界商業文明史上的奇跡,而且孕育了賈而好儒、誠信仁義、敢為人先、吃苦耐勞的徽商精神,為弘揚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了历史智慧和現實參照。
任澤鋒表示:在黃山市舉辦徽商文化與當代價值學術座談會,堪稱花植沃土、名至實歸,對于弘揚徽商精神、傳承徽州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服務經濟社會发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虛心學習、認真借鑒各位專家學者的學術成果,進一步加強對徽州文化當代價值的挖掘和利用,著力推動文化保護與產業发展深度融合,讓徽商文化煥发出時代的魅力,努力走出一條保護與利用良性互動的新路子。
東南鄒魯,禮儀之邦。文化,讓徽州久負盛名。2008年,國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設立,這是文化部批准設立的全國第二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是全國第一個打破行政區劃、跨省市縣的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十二五”以來,黃山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力度。累計投入70億元,對空間形態類116處、單體建築12類3358處古建築進行全面保護利用,編制完成《徽州古建築保護名錄》,打造事業、產業19類1114處新型業態。“百村千幢”工程入選國家文化創新工程。
发揚徽商文化以創造更高經濟價值
“誠信徽商”、“徽駱駝精神”、“徽商精神與當代核心價值觀”、“徽商的愛國精神和擔當”……此次座談會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江西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來自全國社科界、文化界、史學界和新聞傳播領域等相關研究院所、高校的9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座談會,並提交論文60多篇。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葉顯恩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欒成顯研究員、上海师范大學唐力行教授、南京大學范金民教授、廈門大學陳支平教授、复旦大學王振忠教授等17位徽商研究專家,先後圍繞徽商文化及其當代價值這一主題,就徽商文化的內涵與特征、徽商文化的當代價值、徽商精神的內涵與特征、徽商精神的當代弘揚、徽商資源的當代利用、历史時期徽商專題研究等重要議題发表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獨到見解。
“明代中葉,我國開始形成全國性市場,背井離鄉、吃苦耐勞的徽商作為十大商邦之一,為這個特殊的商業時期經濟发展變遷做出了历史性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欒成顯在肯定徽商開創精神的同時,提出當代應发揚徽商文化以創造更高經濟價值。
“曾經敢為天下先的徽商是時代的弄潮兒,善于把握商機和適時轉型,因此創造和積累了豐厚財富,這也是徽商文化對新商業的價值所在。”上海师范大學教授唐力行認為,商人在外抱團取暖,事業有成後回鄉支持農村发展,進行城鄉互動,在當代也一直受用。
江西農業大學党委書記曹國慶說,徽商既是經濟現象也是文化現象,徽商正是憑借儒家思想中的禮儀、誠信獲得巨大成功。
安徽师范大學王世華教授認為,徽商雖成历史,但精神仍舊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