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日前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委、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必方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出台真招实措。
《意见》从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扩大有效投入、补齐发展短板,打好三大攻坚战、跨越现阶段特有关口等方面,一共提出了30条政策举措,并从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给出“真金白银”的支持,向企业和社会传递加大支持的信号,提振各方发展信心。今年,省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将达到220亿元以上。
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发挥好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培育壮大新经济动能,促进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意见》指出,2018年,省财政安排120亿元左右,采取产业基金、“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支持“三重一创”、“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制造强省、创新型省份、技工大省、“双创”等,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大力实施“拨改投”“资金变基金”,鼓励省市联动,推广“基地+基金”“产业+基金”发展模式,扶持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既有降低企业成本政策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社保、用能等成本。
《意见》明确清理规范涉企保证金,到期的政府性基金能取消的一律取消。各市、县政府要在国家规定的土地使用税税额幅度范围内,重新优化土地使用税等级范围,降低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报省地税部门备案后实施。
2018年,省财政继续超调10亿元,各市、县(市、区)按不低于2倍规模,以市、县(市、区)为单位设立中小微企业转贷资金池。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良好、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给予授信项下流动资金贷款“无还本续贷”的还款便利。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我省还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协同推进投资、消费和出口,仍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现实选择,必须继续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李必方说。
《意见》提出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重大项目谋划推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实施好现代基础设施体系“1+9”规划等,都是我省补短板、调结构的重点所在。同时,在发展电子商务、家政养老、流通体系建设、拓展对外贸易等方面提出系列支持政策,激发新的消费需求,切实增强消费的基础作用,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李必方介绍,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意见》对“放管服”、国资国企改革等提出了要求、明确了路径。例如提出全面落实 “照后减证”、推进一网通办、实现不见面审批等,有效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信贷、上市、税收、创新、招投标、人才等方面的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形障碍。完善落实好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
坚决打击各种侵害民营企业自主经营权和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依法甄别纠正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案件,加强对各种所有制法人产权保护。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